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9:06 点击次数:186
在美国,有偿献血是合法的,这也成了很多无家可归者以及学生一族的收入来源之一。
许多美国人献血频次达到了一周两次,而我们这边正常要求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献2次即可。
而美国用占世界4.7%的人口,贡献了全世界7成以上的血浆。
带来的危机和风险,显而易见。
01
去年5月,英国公布了“毒血丑闻”调查结果。
调查显示,在1970到1990年代初,有3万多名英国人使用了来自美国的血浆产品后感染了艾滋、丙肝等疾病,其中有超过3000人死亡。
而在这段时间里,正是美国血液生意野蛮发展的时期。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美国的医药巨头们就开始到处挖掘血浆血液制品的原料——人血,不过那个时候,美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巅峰阶段,大多数人只要努力工作,就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,跻身中产阶级的生活,他们自然也不屑于把自己身上的血液作为赚钱的工具。
当时美国社会提倡积极向上、努力奋斗的氛围,让老百姓卖血也不太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。
于是,当时美国的医药巨头们就把“采血”来源放在了一些“灰暗”的角落。
比如海地,当时是杜瓦利埃家族统治,这是一个冷战中臭名昭著的统治家族,对国家实行恐怖统治,在他的配合下,美国医药剧透在这里开设血浆中心,每月可以采集6000升的血液。
在国内,他们则盯上了监狱里的囚犯,早在1963年,阿肯色州的卡明斯监狱就开始卖血,这个监狱有合法的卖血执照,让监狱里的犯人可以合法卖血。
再后来,阿肯色州的医疗企业开始大规模地从该州监狱里犯人的血液,他们收血的时候价格是7美元,转手卖给医疗巨头则可以加价到50美元。
高额的利润让医疗企业毫不顾忌采血标准,严格的采血身体健康标准成了摆设,采血用的枕头、针管也经常重复使用,导致监狱里开始传播丙肝和艾滋,并经由血液制品,进一步传播到了全世界。
从1980年代开始,美国血液制品的问题开始在各国显现,许多人因为注射了美国的血液制品导致感染了艾滋等疾病,到1994年,美国被迫停止在监狱里采集血液。
02
虽然监狱里的囚犯的血液不能采集了,但是只要暴利存在,市场机制自然会寻找到利润的方向。
1990年代,伴随着全球化的加快,美国已经全面开启了去工业化历程,许多工业企业都纷纷把生产环节放到了第三世界国家,大部分的制造业人口只能由服务业接收,但是服务业能吸纳的人口是有限的,这就导致许多人失去了体面的工作,生活从中产阶级退回到了拮据困顿,而原本繁荣的工业基地也逐渐变成了红脖子们痛心疾首的铁锈地带。
没有体面的工作,没有足够的收入,难以满足充分的衣食住行需求,许多人变得苦闷彷徨,也有许多人被迫成为无家可归者,他们越来越依赖各种药物,社会风气也变得颓废、堕落。
某种程度上,很多底层劳动者,对统治阶层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,他们唯一还有价值的东西,就是身上流淌的血液了。
在某红书上的歪果仁描述中,有些单亲母亲,为了抚养孩子和支付房租,不得不选择卖血,换取每次几十美元的酬金,这笔钱可以换取几天的食品。
根据美国国家血液中心的数据,每年美国约有3000万到4000万成年人参与卖血,他们有的是生活所迫长期卖血,有的是一时手头紧选择暂时卖血,这些经济困难的人群,成为医疗巨头血液原料的主要来源。
为了吸引老百姓卖血,医疗企业和医院会联合起来,进行各种促销活动,鼓励老百姓积极献血,比如正常卖一次血可以拿到30美元,如果你第一次来卖血,那可以奖励你50美元,如果你一个月卖血超过6次,那还有额外的几十美元的奖励。
如果交通不太方便的,血站也会提供一些餐饮、交通的补助。
如果身体够好,休息得好,按照一周最多可以卖两次血的规定,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年可以卖106次左右的血液,可以赚取三四千美元的收入。
但代价也不是没有的,长期卖血会严重透支体力,严重损害身体的健康,让人变得有气无力。
而为了能顺利卖血,许多美国人明知自己有毒瘾、有艾滋、有各种传染疾病,但依旧选择卖血,而血站的检查手段也很粗糙,等于没有检查,导致许多有问题的血液制品流入市场。这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医疗安全。
03
美国是一个自由的社会,卖血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自由。
每一次卖血,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消耗。对于底层人民来说,卖血或许是他们能够找到的唯一快速获得现金的方式,但这种方式却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。
而那些流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,卖血可能成了他们最后维持生存的方式,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点价值被榨干。
曾经看到一个问题问:为什么每年美国有数百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,但是美国人口这些年怎么没有明显增长,其实吧,看看马路边的无家可归者就知道了,一旦他们破产,失去房屋和工作,他们的生命已然就进入了倒计时。
一旦他们流落街头,他们可能会染上各种药品,可能会去卖血,可能会被黑社会控制,这些东西只要一开始,他们的生命往往都撑不了几年了。